欢迎进入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官方网站!


一、个人简介

李勤通,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liqintong@ouc.edu.cn

 

二、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史、中外司法制度、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等

 

三、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

2005.09-2009.07      山东大学法学院 法学学士

2010.09-2012.06      苏州大学法学院 法律硕士

2013.09-2016.06      厦门大学法学院 法学博士

2016.06-2019.12      湖南大学法学院 助理教授

2019.12-2022.04      湖南大学法学院 副 教 授

2022.05——至今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教授

 

四、学术成果

近年来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参与《<晋书•刑法志>译注》《<魏书·刑罚志>译注》等著作;与博士导师周东平教授合作出版《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之影响》(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专项子课题各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课题若干。


参与著作

(一)周东平主编:《晋书•刑法志译注》,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二)周东平、李勤通:《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之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三)周东平主编:《魏书·刑罚志译注》,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发表论文

(一)法律儒家化与中国法律史

1.《论礼法融合对唐宋司法制度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2《法律儒家化及其解释力》,《学术月刊》202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2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法律儒家化、卡迪司法与礼法融合的嵌入式规范结构》,《社会》2021年第2期。

 

(二)罪与中国法律史

1.《“辠”与“罪”及其所见之刑法观的变迁》,《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律史》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2.《公私观念下罪与非罪的界限:以杀人无罪为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7卷上;

3.《中国法律中罪观念的变迁及其对当代刑法实践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3期;

4.《中国早期罪观念的产生、特征及其影响》,《南大法学》2024年第2期;

5.《唐律“逆”罪的形成及其原因辨析》,《唐史论丛》第31辑;

6.《唐明律“轻其轻罪、重其重罪”再辨析》,《法制史研究》(中国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总第27期,第2作者;

7.《论中国古代刑法中罪所侵害法益的构成》,《湖湘法学评论》2021年第2期;

8.《论传统治道中君罪的形成与消解》,《原道》第29辑,第2作者。

 

(三)佛教与中国法律史

1.《论佛教之“罪”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化及其限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2作者;

2.《简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形式的若干影响》,《北方法学》2018年第4期,第1作者;

3.《论佛教刑罚观对中国传统刑罚理念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第1作者;

4.《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清华法学》2022年第1期,第2作者;

5.《论身份选择自由下佛教罪观念对隋唐前刑法的影响》,《北大法律评论》第22卷第2辑。

 

(四)中国传统法律体系

1.<大明律>采六部体系编纂模式原因考辨》,《法律科学》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律史》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2作者;

2.《论中国古代刑法篇目编纂的理念与标准:兼谈秦汉后法典“以罪统刑”说的片面》,《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3.《中国古代以成文法典为主要立法模式的功能分析》,陈煜主编:《新路集》第4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论唐代<道僧格>的性质及其形态》,郑显文主编:《敦煌西域出土的法律文书与中国古代法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作者。

 

(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1.《中国古代法律中生命价值的双重性解析》,《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律史》2016年第2期全文转载;

2.《法律事件抑或政治事件:从法律解释方法看阿云之狱的定性》,《法律方法》第16卷;

3.《理学的实践面相:真德秀法律思想研究》,《宋史研究论丛》第17辑;

4.《我国古代人的形象及其基本权利视野下的反思》,《人权研究》第16卷;

5.《论传统君主批判思想的嬗变:从黄宗羲到郭嵩焘》,《岳麓法学评论》第13卷,收入吴光主编:《从民本到民主的转型——黄宗羲诞辰四一〇周年纪念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版(请以后者为准)。

6.《宋慈与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理念发展探析》,陈晓枫主编:《中国传统司法理念与司法文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作者。

 

(六)简牍与中国法律史

1.《秦汉初期律令中的史官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大学教育》2016年第1期,第1作者;

2.《试论岳麓秦简中<为狱等状四种>的性质》,《简帛研究》2018年春夏卷;

3.《法家实践中的违法者群像及其反映的秦代社会》,《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5卷;

4.《从“譊、妘刑杀人等案”看秦丞相史的司法职能》,《简帛研究》2023年秋冬卷;

5.《论秦汉律“律名否定论”》,《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9辑;

6.《岳麓秦简所见秦代庭审的分类及其参与者》,郑显文主编:《丝绸之路沿线新发现的汉唐时期法律文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

 

(七)其他中国法律史研究

1.《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存否再辨》,《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9年第9期全文转载;

2.《令格式何以称刑书-<新唐书>“唐之刑书有四”的解读》,《唐史论丛》第22辑;

3.《南朝梁的赎刑及其转折意义》,《暨南史学》第15辑;

4.《王安石变法的“三不足”及其当代法治启示》,《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5.《家的法律地位在近代民法体系中的嬗变及其意义》,《南都学坛》2022年第3期,第一作者;

6.《行远自迩:评<唐代司法政务运行机制及演变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6辑。

 

(八)非中国法律史研究

1.《作为宪法间接适用的合宪性解释》,《东吴法学》2012年春季卷;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宪法解释》,《北方法学》201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行政法》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3.《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第3辑,第二作者;

4.《法学教育的知识属性及其建构意义》,《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8年第4辑,第2作者。

 

五、荣誉奖励

1.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2. 福建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位)

3. 厦门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二位)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联系电话: 0532-66781037   邮政编号: 266100   Email: ouclaw@ouc.edu.cn  
Copyright ©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46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30号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