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官方网站!


一、个人简介

李波男,山东东平人,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兼任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人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青年编委。任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刑法教研室主任。

研究领域:刑法教义学、刑事政策学、刑罚社会学。

联系方式libolibolibo@yeah.net

 

二、代表著作

刑法教义与刑事政策(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过失犯中的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专著),法律出版社2018。(中南刑事法学术文库收录;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三、代表论文

(一)刑法教义学

1、规范保护目的与客观归责

《规范保护目的:概念解构与具体适用》,《法学》(CSSCI2018年第2期。2023年入选中国知网高影响力PCSI论文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限制,《中外法学》(CSSCI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2018年中国法学会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被选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社主文献法学方面第一批文献

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过失犯结果不法的规范限缩》,《法学家》(CSSCI2017年第5期。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刑法中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刑事法评论》(CSSCI)第33卷(2013)。

《论制造法不容许的风险》,《刑法论丛》(CSSCI第37卷(2014)。

2刑法具体问题与个罪研究

《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以作为义务的位阶性为视角》,《政治与法律》(CSSCI2014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性自主权的解构与猥亵概念的重构》,《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2022年第6期。

《瑕疵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不法集体决策的归因和归责》,《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201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45期全文转载

《整体治理视角下贿赂犯罪的新解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第1期。

3刑法教义学方法论研究

《行为人刑法转型与当代中国的选择》,《政法论丛》(CSSCI2015年第4期。

《从刑法教义到犯罪要件:社科法学对法教义学的新挑战》,《法律方法》(CSSCI)第41卷(2023)。

《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共生论——兼论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之关系》,《刑事法评论》(CSSCI)第35卷(2015)。

《政法法学的偏执抑或法教义学误入歧途——评<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社版)20234期。

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载梁根林、[]希尔根多夫:《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22-231页。

 

(二)刑罚社会学

《美国刑事政策发展新趋势及启示》,《法商研究》(CSSCI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美国废除死刑历程的法律社会学分析:以大卫·加兰德死刑社会学为视角,《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22年第5期。

《风险社会、犯罪问题政治化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犯罪控制模式的变迁》,《刑法论丛》(CSSCI第40卷(2014)。

解读托克维尔监狱悖论《刑事法评论》(CSSCI第46卷(2022)。

《刑罚与殖民:沙俄时期流放制度的分裂与变异》,《法律书评》第14卷(2023)。

 

四、代表译文

(一)刑法教义学

《过失犯中的可预见性与规范保护目的》,《刑事法评论》(CSSCI)第40卷(2018)。

(二)刑罚社会学

《刑罚社会学的理论进展与问题》,《刑事法评论》(CSSCI)第50卷(2025)。

《福柯与<规训与惩罚>》,《法哲学与政治哲学评论》第10辑(2024)。

《刑罚社会学中的文化概念》,《南开大学法律评论》第18卷(2024)。

《美国死刑的特殊形式》,《犯罪研究》2024年第3期。

《犯罪人和他的科学:关于19世纪末犯罪学形成的批判性描述》,《刑法论丛》(CSSCI)第73卷(2023)。

《惩罚的心态:其发展和衰退的社会史》,《燕大法学教室》第11辑(2023)。

《刑罚的社会学视角》,《刑事法评论》(CSSCI)第47卷(2023)。

《现代国家刑罚中的身体问题》,《荆楚法学》2023年第5期。

《论道德恐慌》,《中西法律传统》2023年第4期。

《惩罚性社会:刑罚学、犯罪学与当下的历史》,《中西法律传统》2023年第3期。

《刑罚社会学的研究框架》,《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文化主义的刑罚理论?》,《中西法律传统》2023年第1期。

 

五、报纸文章

准确把握以违法所得行贿从重处罚的含义》,人民日报《法治参阅》2024年第19期(2024-10-10)。

《言约旨远,以简御繁:一部学生友好型刑法教科书》,《法治日报》理论版2024-7-24。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全文转载。

《建构实务导向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学版2024-11-19。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以全局战略开展贿赂犯罪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法学版2024-1-23。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反洗钱研究的深耕细作,《检察日报》理论版2024-8-8。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全文转载。

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推进中国刑罚研究深入发展,《人民法治·法律实施2018年第18期。

 

六、主持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刑罚制度与实践的社会学分析结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刑罚社会学:学术史与方法论(结项)。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民族刑事政策民粹化研究结项)。

湖北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项目扫黑除恶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结项)。

山东省社科一般项目风险社会中缺陷产品刑事责任研究在研)。

 

七、社会服务

国家级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主持;2023年被教育部评为典型虚拟教研室)主办的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2020)、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2021)、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2023)等公益活动中,分别担任主讲人、评议人、授课教师。详情可参见车浩主编:《刑法之声: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5-63页;车浩主编:《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二):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96-100页。

 

八、荣誉奖励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32024)。

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

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

中国法学会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

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016)。

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2015

北京大学杨春洗教授奖学金(2015)。

北京大学韩忠谟教授奖学金(2015)。

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2014)。

北京大学科研成果奖(2012)。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联系电话: 0532-66781037   邮政编号: 266100   Email: ouclaw@ouc.edu.cn  
Copyright ©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46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30号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