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中午,海大涉外法治名家讲坛第11期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树下空间三楼报告厅举办。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德法学研究所所长彭岳教授应邀做题为“国际自由主义理念的衰落与涉外法治思维的兴起”的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桑本谦主持,法学院60多名师生参加。
桑本谦介绍了彭岳的主要学术成就。彭岳从事国际经济法学和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彭岳从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与演变入手,对中国为何研究涉外法治展开分析。他首先阐释了这一秩序下的政治经济基本原则。政治上,他主张采用现实主义方法,强调国际条约对国家间和平发展的重要性。经济上,他回顾了一战到二战期间的保护主义,探讨了当时的贸易政策和投资问题,并分析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嵌入式自由主义(Embedded Liberalism),以及IMF、IBRD、GATT(ITO)三个组织的建立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推动的新国际经济秩序(NIEO)的贸易背景及其影响。彭岳还指出,当前的WTO是新自由主义的体现,其作用在于重新规制全球化市场。
随后,彭岳深入探讨了国际自由主义理念的衰落。他从国际自由主义的综合危机入手,分析了嵌入式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历史的终结论和全球化的辩证法。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新自由主义正从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跨国主义向(transnationalism)、超国家主义(supranationalism)方向过渡发展,标志着国际自由主义理念的衰落和新的发展态势。在深入剖析涉外法治理念的兴起时,彭岳提出,中国是国际经贸体制尤其是WTO体制的受益者,中国在2001年至2020年间实现了贸易体量的高速增长,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持续保持在70%以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中国也是国际自由主义理念的受害者。他进而详细阐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确立,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凸显了当前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体现了中国对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深刻认识和战略部署。
最后,彭岳总结了涉外法治的四大功能。他指出,涉外法治作为“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作为“矛”,维护国家和公民合法利益;作为“加速器”,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作为“轨道”,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
在交流讨论环节,现场同学以及法学院教师Philipp Renninger与主讲人展开互动。彭岳回应了世界思潮转变及其因果关系、涉外法治人才法律服务资格、新自由主义等问题,并鼓励大家持续思考、深入研究。
桑本谦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对本次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列举了本次讲座中所提及的具有高价值的知识和值得关注的问题。他还强调了学习国际经济法、美国法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案 | 路易
图片 | 黄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