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下午,海大人文讲坛2024年第79讲在法学院105-7智慧教室进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法学院兼职讲席教授刘孔中应邀做题为“亚洲主要经济体知识产权法制研究”的讲座。讲座由法学院院长李晟教授主持,章凯业、蔡咏洁等老师以及30多位同学参加。
讲座伊始,李晟老师介绍了刘孔中老师的主要学术成就与任职经历。刘孔中老师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法学教授、亚洲智慧资产及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对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法律均有深入的研究,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来致力于整合、梳理亚洲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随后,刘孔中老师介绍了研究亚洲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其一,通过梳理亚洲地区在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领域的代表性案例,提取亚洲经济体知识产权法律的发展规律,并从中发现共通的问题。例如,目前各主要亚洲国家的知识产权法是在美国等国家的压力下陆续出台的,可能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知识产权过度保护的问题。其二,是要突出亚洲学者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领域中的话语权。虽然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知识产权创新力度已经在世界前列,有关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有关法律制定、国际仲裁等方面的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上仍属劣势。
随后,刘孔中老师介绍了亚洲知识产权的主要共同点。亚洲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现状和发展脉络大致相同,各主要国家均在近年来发布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纲领,且均存在大量凭借知识产权制度实现产业升级和科技突破的实例。国家整体逐渐从被动、防御、消极的适用知识产权,演化为主动利用、成功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并且,亚洲知识产权法院的专业化程度属于国际前列。日本、韩国等均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案件数量众多、审理效率较高,积累了大量的审判经验。
最后,刘孔中老师介绍了亚洲知识产权法如何对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首先亚洲国家对待知识产权制度的态度比较温和,都承认法律基本原则对知识产权法的限制,并且不强硬要求其他国家接受本国标准。此外中国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且富有成效,形成了一套有效率且成本可控的管理体系,是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对象。未来,亚洲区域内应当设立更具效率的集体管理组织,不同亚洲国家应当建立更多知识产权合作,从而实现产业互补,共同增长。
在交流讨论环节,刘孔中老师回应了如何推广亚洲标准和寻找国家间法律共识的问题,并对研究亚洲法律问题的具体方法做了进一步阐述。现场同学向主讲人提问,主讲人逐一解答并鼓励大家深入研究下去并加入到亚洲知识产权法的研究中来。
主持人李晟教授对讲座做出总结,强调做国际化的研究并非单纯列举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而是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并从更高维度思考不同国家如何互相学习。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学院师生与主讲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