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官方网站!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涉外法治基地建设动态】中国海洋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建设协调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马晓萱 发布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10

2024年4月30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协调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行远楼第五会议室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名誉教授王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驻华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马超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融资项目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导师冷斐,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专家、正高级工程师王爱华(线上),青岛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春颖,青岛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殷静,青岛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一级调研员熊革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的专家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健。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桑本谦主持。

刘健和桑本谦首先对各位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表示欢迎,基地协同建设单位代表马超德和王爱华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挥各自优势依据合作协议推动基地建设,为中国海洋大学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使其在下一个百年更加辉煌,实现海洋强国梦想。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师代表王倩云就基地建设方案(草案)从建设目标与思路、人才培养方向、多域协同育人机制和主要措施进行汇报,她指出基地的总体定位是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根本宗旨,以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为目标,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的国际(涉外)平台和优质资源,打造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和国家海洋治理法律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基地以我校法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海洋法和环境法学科以及全球海洋治理研究平台为依托,通过制定特色培养方案、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加大科研和访学支持力度、构建人才培养合作网络等举措,建设本、硕、博一体化的涉外涉海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和可持续海洋管理人才的定制化培养,形成动态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基地建设方案(草案)各抒己见。与会单位代表认为要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任务、坚持质量导向、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利用青岛市各方资源和实践机会,建立涉外案例库,以模拟法庭类课程和赛事为依托,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涉外法律实践能力,拓展国际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在听取了与会单位代表的讨论之后,王毅进一步强调了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梳理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紧迫需要、绘制整体图景、加强领域战略规划的重要性,要将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与会嘉宾为未来的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刘健和桑本谦再次对其表示感谢。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海事法院、青岛市人民检察院、青岛市司法局、青岛市委外办国际合作交流中心、青岛市法学会、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北京德和衡(青岛)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伦(青岛)律师事务所、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青岛蔚蓝海洋经济法律服务研究院、山东颐衡律师事务所,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文科处、国内合作工作办公室、研究生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以及法学院教师代表均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通讯员:马晓萱

图片:梅芳菲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联系电话: 0532-66781037   邮政编号: 266100   Email: ouclaw@ouc.edu.cn  
Copyright ©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246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30号  
二维码